8月2日,在济源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任迎丰正在整理红外相机从保护区不同方位点拍摄的野生动物。让他兴奋的是,经过从长达半年的拍摄资料中整理后,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争相亮相,宛如一部央视版的“动物世界”,其中最“亮瞎眼”的还属霸气巡山的金钱豹。

记者从不同的视频和照片中看出,4月4日凌晨,一只金钱豹“衣”着华丽,用后爪刨坑,留下深深的“江湖印记”。5月8日夜间,一只金钱豹两眼反光,野性十足,气场逼人。6月16日夜间,两只金钱豹同框出现,前方一只警惕探路,后方一只若隐若现。此外,红外相机还清晰地拍摄到了金钱豹不同神态与动作的“巡山”画面。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84.9万亩,地跨我省新乡、焦作和济源市3个行政区。其中济源段面积约45.4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3.4%。

“设立保护区的初衷主要是为了保护野生太行猕猴及其栖息环境,但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持续增加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金钱豹闯入这块‘新大陆’,毫不客气成了太行山的新主人。”任迎丰介绍,保护区内一共分布着100多台红外相机,每隔半年时间将这些相机采集的视频画面资料集中回收一次。
记者看到,这些频繁出镜的金钱豹当中,除了霸气高冷的“独孤求败”,其他的“情侣照”、“ 亲子照”等不少照片,则充满了浓浓天伦之乐的家庭喜感。虽然气质各异,但这些金钱豹有一个共同点,无一例外都是毛色靓丽、体型匀称、健硕有力、威猛霸气。
工作人员欣喜地告诉记者,通过影像累计辨识,太行山济源段发现的金钱豹数量已由2019年的6至8只增加了到现在的9至13只。

“金钱豹处于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它们的迁移、定居、活动能直观反映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情况。太行山金钱豹能够在保护区内频繁出现,并生存繁衍,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给金钱豹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二是不同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成熟的食物链为金钱豹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济源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主任任军战介绍,随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通过动态监测调查,“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由过去记录的1700余种增加至2121种,鸟类物种由过去的140种增加至238种,太行猕猴由2005年的18群增加到现在的22群。”
任军战建议,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要进入保护区盲目探险,还动物们一个不被人类干扰的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