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自然资源和规划新闻
获批9个!供应4734亩!济源优化土地要素配置高效保障项目落地
发布时间: 2024-10-30 | 来源: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作者:

土地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配置指标与落地效率直接影响经营主体信心。今年以来,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共完成建设用地征收报批10个批次1157亩,获得省政府批复9个批次885亩,完成土地供应4734亩,为加快推进济新高速、万洋二期、静脉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要素保障。

利用智慧济源时空大数据平台
为发展“保”空间
完成包括中心城区、11个镇区以及河口村、花石村等重点村庄城乡一体化测图,实现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更新,解决在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中面临的老图区、无图区的难题。加强数字平台应用,强化市级自然资源数据治理能力,打通数据孤岛,通过数据融合分析,摸清全域存量建设用地家底,盘活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挖掘土地内生潜力。引进自然资源遥感监测监管新模式,加快地政、矿政等业务部门“数据在线用、业务图上管”的数字化转型,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开展动态监测,助力小浪底水库北岸周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强化规划引领统筹作用
为发展“定”空间
严格根据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用途选址,尽量少占耕地、不占基本农田。建立规划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对大项目、好项目科学安排,分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科学引导,以集约节约促进产业集聚,在安排项目用地时,充分运用土地调控手段,引导产业集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资金到位、项目进度等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用地规模,科学确定项目用地报批的节奏和时序,合理分配用地指标,对拟纳入储备库的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做好产业项目的包装,力争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清单,确保统筹安排。

发挥用地机制政策优势
为发展“争”空间
有限指标保重点,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对国家煤炭储备基地项目、宗庄和中礼庄棚改项目、第三污水处理厂等省、示范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真正发挥要素保障作用。一般项目靠挖潜,坚持把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资源贯穿土地管理全过程,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节余指标向农村倾斜,大力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制度,持续开展土地利用提质增效行动,既算“增量”账,更算“存量”账,全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深化“标准地”改革,开展配套政策制定、区域评估、控制性指标体系建立等工作,实现土地和企业双筛选,推动经济转型和土地高效利用,确保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落地、落实。2024年,济源以“标准地”方式供应工业用地12宗,面积975亩。
改进和优化用地报件审查
为发展“优”空间
不断精简优化建设用地审查流程,梳理审批收件清单,提高审查报批效能,报批时长由1年缩减为3个月,补正次数由平均2.5次降低为平均1.5次。在用地单位提出用地申请并提交项目前期立项、预红线等相关资料之后,将用地组卷征前工作开展流程及各环节对应事项、批次(单选)项目报批程序及组卷资料清单一次性告知用地单位,做好充分沟通对接,避免用地单位多跑腿。建立“报件人——科室负责人——分管局领导”三级审查制度,严格审查,层层把关,提高用地组卷质量。深入开展用地审查报批“提速增效”活动,实行行政审批终身负责制,不定期通报项目用地保障情况,研究难点,疏通堵点,找准“落点”,进一步规范批前程序,加强全程跟踪问效,强化部门间沟通配合,上门主动服务,最大限度精简环节、缩短时限,加快用地报批速度。